2013年台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台江县统计局
2014年5月12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两会”精神,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基本实现了“增速较高、投资增加、财力增强、民生改善、排位靠前”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5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32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43007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95万元,增长19.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9:23.2:54.9。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0%和6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713元(按2013年平均常住人口11.11万人计算)。
201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88778万元,同比增长20.7%,占全县生产总值(GDP)47.8%。
二、农 业
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0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28656万元,增长7.4%;林业产值15465万元,增长8.6%;牧业产值16497万元,增长6%;渔业产值4232万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31万元,增长5.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29公顷,比上年下降0.2%;油菜籽种植面积1462公顷,比上年增长2.7%;蔬菜种植面积3061公顷,比上年增长3.8%;药材种植面积756公顷,比上年增长1.4倍;绿肥播种面积1419公顷,比上年增长3.4%;年末茶园面积2691公顷,与上年增长2.9%;年末果园面积2762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656吨,比上年下降2.2%,主要经济作物蔬菜、茶叶水果产量不同程度增长。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198公顷,比上年增长29.5%。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98公顷,封山育林面积5555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1697公顷。
肉类总产量4783吨,比上年增长5.8%。牛出栏4830头,比上年增长11.9%;生猪出栏51840头,比上年增长0%;羊出栏3935只,比上年增长28.9%。
全年水产品产量1668吨,比上年增长33.3%。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6112公顷,其中:水田4774公顷,水浇地1338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223193万元,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6家,从业人数1496人,流动资产3611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05932万元,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75万元,本年应交增值税4791万元。2013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3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398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774万元,增长145.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684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52684平方米,竣工面积20726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297万元,增长34.3%,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791万元,比上年增长35.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19万元,比上年增长32.8%。5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含园区基础设施)完成规模113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3%;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完成810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9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8%。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7.73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
2013年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1103.4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公里,国道37公里,四级公路278.675公里,等外级公路768.8公里。全县客货运换算总周转量13757万吨公里,增长48%,货物周转量123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1.8%;旅客周转量1367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764万元,增长22.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电信局主营业务收入1872万元,增长28.6%,移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207万元,增长3.1%,联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48万元,增长3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833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5280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3670户。
六、国内贸易
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132673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分行业看,批发业74882万元,增长24.9%;零售业517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住宿业8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1%;餐饮业5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七、对外经济协作和旅游
全年全县共签约项目86个,其中:新建项目28个,续建项目58个;签约资金113.98亿元;开工项目85个,开工率98.83%;投产项目25个,投产率60%;资金到位79.79亿元,资金到位率70%。全县上下树立了“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理念,营造了亲商、扶商、联商的良好氛围。
据旅游部门统计,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55万人次,同比增长28.39%,旅游综合总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26.1%。
八、财 政
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1091万元,增长28.35%,增收6867万元,从财政总收入构成看,国税完成10877万元,增长39.36%,地税完成14889万元,增长41.81%,财政完成5796万元,下降7.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198万元,增长21.1%,增收2997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完成101013万元,增长12.02%,增支1083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288万元,增长63.04%,增支15191万元。
九、金融保险
201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20730万元,比年初增加41997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6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9.09%。各项贷款余额264612万元,比年初增加13016万元,比上年增长5.1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1662万元,比上月增加280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42950万元,比上月增加22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个人贷款77706万元,增长27.6%,单位贷款155073万元,同比下降7.8%。
全年全县各类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1411万元,比上年增长8.63%。其中人寿保险业务收入786.8万元,下降0.03%;财产保险业务收入624万元,增长29%。
十、教育和科技
全县有中、小学校74所。其中,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962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2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2065人,专任教师80人。普通小学64所,在校学生13917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0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已达100%,免除教科书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已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
十一、文化和卫生
2013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63个。其中,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村卫生室148个。全县实有医院病床603张,卫生技术人员4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0人,注册护士137人,药师(士)17人,检验师6人。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3年年末全县总户数45212户,总人口162747人,比上年末增加1355人,其中:男86394人,女76353人;农业人口142425人,非农业人口20322人;少数民族人口157655人,占总人口的96.88%,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有156109人,占总人口的95.93%,汉族5092人。
全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48‰,死亡率为5.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1‰。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39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元,比上年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92元。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增加,居住设施改善,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
十三、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数7491人,增长9.5%,其中企业641人,事业3019人,机关3831人。
乡村从业人员数为95858人,增长1.01%,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人数4514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319人,下降62%。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0.31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0.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0.112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3.473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01%。全年政府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402户,人数2240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3719户,人数34757人,农村五保供养72户,人数为87人。
十四、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
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一是林业建设工程,2013年我县林业工程营造林面积13300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800亩,城镇绿化1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4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5000亩,其它营造林完成5000亩,义务植树完成15万株。二是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兑现面积13245亩,农户10500户,兑现金额177.5万元。
2013年,全县污水处理84.18万吨,排放COD825.64吨;氨氮106.65吨;二氧化硫为967.75吨,排放氮氧化物50.12吨。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4、人均生产总值(GDP)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5、人口户数、总人口数、死亡人数以公安人口年报,人口出生数以计生年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