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扶贫办:
杨杜娟委员提出的《关于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县情基本情况:台江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系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黔东南片区)县份。县辖3乡4镇2街道156个村(合并后为63个行政村),除2街道外其余4镇3乡均为贫困乡镇,全县共有93个贫困村,其中63个为深度贫困村,截止2020年10月底,我县贫困7个贫困乡镇已经全部退出,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13751户60840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7.71%下降至2020年底的0%,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书写了台江脱贫攻坚的精彩篇章。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针对你的6条提案建议,现将我县的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立政府“回乡创业基金”,用于扶持有一技之长且愿意回乡创业的本籍青年回乡创业。
我县尚未成立回乡创业基金,但以多渠道方式为年轻人创业提供舞台,让群众更多的参与受益,如目前建成了的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是201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年12月批复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43.87平方公里,辖台盘、革一两个乡镇,现已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布局为“一区两园”(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北部片区(革一)以动力电池制造、再生铅冶炼、精细化工等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发展园和南部片区(台盘)以食品加工、物流、家私生产、民族制药等产业为主的轻工业发展园。目前共落户企业50家,其中已投产企业30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2家),其他企业20家,也是我县提供年轻人创业孵化园区之一,如潘年喜、熊敏等公司法人代表,入驻台盘工业发展园区进行银饰加工和紫苏和葛根饮料加工带动本县就近就业200多人。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保障体系,使回乡青年安心扎根创业。
1.采取创业基金投放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创业模式,在每个贫困村扶持2-4名本籍优秀青年创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
2.政府根据回乡创业者的年创业收入,对其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奖励,充分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
我县采取:一是县人社局出台《台江县就业创业补贴发放实施细则》的通知(县人社发〔2020〕2号)文件,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社式扶贫车间”、苗绣特色编制等“居家式扶贫车间”、建筑业小微作业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进行适度补助奖励资金,完成120.94万元;二是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直接贷款政府三年利息贴息方式进行,用于建档立卡户支持贴息贷款,我县受益涉及到建档立卡户6200户以上;三是种培育种养殖大户或合作社参与产业创业带动群众受益,如革一镇张海丰以“养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新江村孵化场,建立示范场并结合市场需求孵化成的鸡苗、鸭苗和鹅苗销售到周边地区农户,并提供技术指导,2021年以来销售了4600多枚苗受益农户1000多户;四是利用县人社局和县妇联培训项目方式进行基层致富带头人或“雨露计划·三女”培训的方式,结合我县各个村实际情况,每年完成培训1200人次以上,积极培育优秀青年创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并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方式,并做好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三、因地制宜科学审定创业项目。首先,由本籍回乡创业青年提出创业计划,政府根据当地特有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审定创业项目。其次,要注重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培养时间长的产业,政府要做好跟踪管理,同时兼顾扶持对象“以短养长”的需求。第三,政府和扶持企要加强对片区内扶贫项目的整体调控,合理布局,避免“一拥而上”,严防项目和资金投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搞风险投资,确保各种扶贫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项目建设真正起到实效。
我县成立工作专班,结合本县实际,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进行,到村到户项目坚持“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建立项目库,因地制宜分项目类别,进行计划申报项目,并做好评估和跟踪管理,真正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建设。
四、强化对创业人才的技术培训。从“回乡创业基金”中划拨专项培训经费,根据扶持对象意愿和市场需求,加强专项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扶持对象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
县人社局和县妇联等部门进行培训项目方式进行基层致富带头人或“雨露计划·三女”培训的方式,结合我县各个村实际情况,每年完成培训1200人次以上,积极培育优秀青年创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并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方式,并做好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五、延长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培育市场;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和扶持外来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拓宽扶贫产业产品的销售渠道。
我县的贵州方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方召镇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与镇远黔十六农业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扶贫龙头企业,投入资金总计1016万元(其中方召镇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代表方召镇贫困户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占股66%,镇远黔十六农业公司占股34%)。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在三级组织部门关心帮助下,2019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公司按照“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建设集“种植基地+深加工+全渠道营销销售+研发”为一体的食品产业发展平台。加工厂位于台江县北门湾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内,厂房面积1600㎡。公司自主加工的产品有“苗菇菇·果蔬脆”、“野物·蜂蜜”、“老腊叔·腊肉”、“遇见山野·茶”。主打产品“苗菇菇·果蔬脆”严选贵州原生态农产品为食材,通过真空低温脱水工艺,加工成开袋即食的果蔬脆片零食,该工艺充分即保持果蔬原有的色泽香味,又创造出松脆美味的口感。现已开发出香菇、秋葵、四季豆等14款多种口味的果蔬脆产品。
截止2020年12月,该公司设有行政部、财务部、安检部、市场营销部、设备保障部员、物资采购部、生产运行部、统计部和新媒体工作室9个部门,现有员工65人,管理人员4、专业技术4人,市场营销及其他4人,工厂工人53人(贫困户46人,其中易搬户22人)。
疫情紧急防控状态解除后,该公司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工作。一是拓宽销售渠道上,该公司多维大力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公司已在淘宝、拼多多和抖音等多个线上平台开启店铺;线下与贵州酒店集团、机场集团、贵旅集团、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签订销售协议,同时正在与成都铁路局、中石化等大型企业洽谈订单事宜。目前已实现出货2016.17余万元,利润已超过300多万。通过股份分红实现贫困户分红89万元,带动2097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二是吸收就业人员上,该公司不断扩大市场和产能,一直在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及实习,提供了多个直接就业岗位。目前公司直接吸纳贫困户就业人员46人(其中易搬户22人)。三是加大农产品收购力度,该公司对于各乡镇的农产品都是亲自上门收购,农户们实现了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出售,消除了农户们农产品出售“最后一公里”的困难和忧虑。四是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现该公司生产线拥有年产300吨果蔬脆加工能力,可消化台江县各乡镇香菇、南瓜、马铃薯、红薯等农产品1050吨以上。原料的需求,可直接消化本地700万余元的农产品,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大大提高农户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产业链还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让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的愿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六、全面摸底,建立在外人才“资源库”。我县建立县、乡村三级人才库,及时掌握在外就学、务工、经商、从政等一系列年轻人青年人动态,实时发布人才激励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等信息,实时掌握人才创新创业意向问题,帮助人才了解家乡动态、感悟家乡发展、助力家乡建设;同时,为在外人才沟通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利用七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在外年轻人进行座谈、走访,邀请在外返乡人员到村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宣传村庄发展状况,吸引他们关注家乡、建设家乡。
积极开展年终座谈会或到组织到省外走访了解外出务工情况等工作,宣传家乡建设,建立县乡村级后备力量的人才库,培训他们部分年轻人有知识,懂经营,敢闯敢干的出任村干或致富带头人,加强管理,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2021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