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台江县台拱街道:“两清两改两治理”助力乡村绽新颜
来源:台拱街道办事处 作者:潘启燕
字号:

看景,山明水秀;入村,产业兴旺;进院,静谧清幽......仲春四月,走进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街道各村寨,通村小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芬芳宜居,一幅幅“环境美、产业兴、乡风淳”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台拱街道按照省、州、县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扎实推进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点任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处处呈现好“村光”。

干群同心,凝聚整治共识

春日清晨,红阳苗寨升起袅袅炊烟,一大早村民们就忙活起来,大家纷纷拿起扫帚、铁锹、垃圾袋等清洁工具,齐聚在村寨芦笙广场,一场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主题的院坝协商会议正开得火热。

“乡亲们,今天我们召开院坝会就是想让大伙儿说说心里话,咱们村怎么搞好人居环境、建好美丽家园,大家有啥想法尽管提出来!”台拱街道红阳村党支部书记吴敏说到。这几天,街道和村社干部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鼓楼议事、院坝协商等方式广泛宣传“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解读和美乡村建设科学内涵,赢得村民大力支持。据了解,街道8个村(社区)共召开鼓楼会、院坝会30余次,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实现人居环境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内生转变,让整治成果真正贴合群众期盼。

自“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台拱街道积极探索兼具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构建“街道—村(社区)—网格—农户”四级联动网络,落实“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三包责任制。组织辖区3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保洁员深入网格,拉网式排查整治卫生死角、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等问题,实现问题发现、反馈、整改闭环管理,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靶向发力,攻坚重点任务

乡村之美,美在环境宜居。漫步在台拱街道温泉村村民杨胜军家中,宽敞整洁的院坝、柴房内堆放有序的柴禾,门前精心规划的菜园里,高粱苗随风摇曳,蔬菜果树长势喜人,这正是温泉村人居环境蝶变的生动缩影。

“以前家门口堆满杂物,现在村里帮着规划起了庭院经济,住着更舒心。今年我还计划种植马铃薯,再养点土鸡和黑毛猪,收入也能增加不少!”温泉村村民张天义说。温泉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将“两清两改两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近年来,台拱街道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厕污共治”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完善村庄厕所、污水、垃圾、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治理模式,合理布局村级垃圾集中点,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闭环管理,禁止露天焚烧,推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截至4月底,台拱街道已治理清运垃圾300余吨。老旧厕所改造计划实施100户,当前正在推进62户,预计2025年12月全部完工。

从“一时新”到“持久美”,台拱干群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笔锋,在田野阡陌间勾勒出生态与人文交融的振兴图景。

长效推进,勾勒振兴蓝图

2024年以来,台拱街道大力推行“多网合一”工作模式,通过“一张网格管全域、一支队伍抓落实、一套机制保长效”,实现基层治理从“九龙治水”向“攥指成拳”的转变。将全街道8个村(社区)辖区精准划分为166个网格,配备片区网格长60人,专职网格员166人,实现全街道网格化管理覆盖率100%,并将环境卫生整治、矛盾调解化解、消防安全排查等常规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积极组织街道56名包保干部“下沉网格”一线,开展“机关干部进网格”行动,抓实网格管理,真正实现治理重心沉下去、服务能力提上来,推动基层治理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街道聚焦整治难点,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员。同时,创新建立“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常态保持。今年以来,拆除残垣断壁12处,清理乱堆乱放20余处,新投放垃圾桶60个。

接下来,街道将持续深化“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推进破旧房屋拆除与闲散用地整合。同时,探索引入“稻+鱼、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挖掘传统村落历史底蕴,串联红阳、登交、温泉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作者:潘启燕  审核人:姜郦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