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特推出大型高端访谈节目《人民数智》,邀请数字经济发展突出地区的主要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做客《人民数智》,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为全国各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数字经济繁荣发展赋能。
2024年11月21日,贵州省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昭做客《人民数智》高端访谈节目,分享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宝贵经验。
杨德昭介绍,台江县是“村BA”的发源地,全县有9个苗族支系,苗族人口占总人口98%,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有苗族姊妹节、苗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4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台江生态环境优美,红色文化浓郁,交通区位优越,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一等“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先后被授予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十佳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县、中国苗绣之乡等荣誉称号。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增速全州第一、全省前列。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台江县依托“村BA”流量,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一是提升数字产业赋能能力。今年以来,台江县围绕“做精一袋米、养好一条鱼、做香一锅酸汤、建强一个加工园、打响一个村BA直播带货品牌”目标,台江县推进稻鱼产业数字化农事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建立稻鱼“一村一品一码”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创建全省首个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实现村集体经济“信息共享一朵云、数据统筹一张图、资源流转一平台、产业金融一体化、基层治理一张网”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大力实施网络基站建设、基站容量扩容、物联网宽带建设等。完成数字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
二是健全“一体两翼”产业体系。一体指推进以天能集团为龙头的铅蓄电池产业发展,重点实施铅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一体化、高性能新型电池智能化生产、高性能动力电池绿色智能数字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两翼即酸汤农产品加工、“村BA”体旅装备制造两个潜力产业。酸汤农产品加工方面,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共同研发“苗家酸汤”发酵菌种,开发酸汤米粉、金酸汤等系列产品3个,注册“苗家酸汤”商标。“村BA”方面,用好“生态+文化”“体育+产业”等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推动施洞苗文化景区、锦绣长滩、五彩阳芳等景区扩容连线,深挖“苗族姊妹节”“舞龙嘘花节”“苗族独木龙舟节”等人文历史、非遗传统、节庆活动等文旅资源,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为提升数字经济在文旅产业中应用效果,推动“村BA”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助推乡村发展,台江县大力推进“村BA”深山集市及线上平台建设,推动呈现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产、以赛促消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通过新媒体提升“村BA”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立足“村BA”赛事,打造媒体传播矩阵。2022年以来“村BA”创下了全网超800亿的“现象级”传播,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关注的热点事件。
第二,推动“村BA”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围绕“村BA”赛事资源,为本地住宿、餐饮等企业引流,推出系列旅游精品线路和攻略,引导企业承接赛事职能,提升企业营业额。开发“村BA”发源地小程序,实现赛事预约、赛事公开、球队数据统计、新闻资讯、线上购物等功能。开发“邮惠付”交易平台,实现“村BA”深山集市销售数据归集。
第三,数字经济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今年以来,台江县实现网络零售额8700万元,增速166.54%,排名全州第一,有力推动“黔货出山”。
杨德昭表示,下一步,台江县将以“数智黔乡”工程试点建设为契机,提升重点区域网络覆盖率,加大数字化人才引进,依托动力电池、稻+鱼和茶+果,以及“村BA”等优势产业,搭建新能源、酸汤农产品、旅游互联网平台,促进工业智能、智慧旅游等产业取得成效,推进数字经济总量取得新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