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台江县各中小学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来源:法治贵州 作者:台江县人民政府
字号: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每到清明节,在台江县方召镇巫脚交村附近的一座大山深处总会一次次回荡起少先队队歌。

4月3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台江县巫脚交小学的学生们徒步6公里,来到大山深处祭扫红军墓,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高唱少先队队歌,表达对红军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台江县方召镇巫脚交小学学生祭扫无名红军墓

89年接力守护无名之墓

在台江县,巫脚交村张家祖孙四代接力守护无名红军墓的故事家喻户晓。1934年,中央红军路过巫脚交村时,一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被战友安葬在巫脚交村的后山上。几天后,村民张堂开父子上山干活时,发现红军坟墓被动物拱毁,烈士遗体被撕扯散落在草丛中。张家父子俩立即放下手中的农活,将这位牺牲的红军战士重新安葬。

从那以后,张堂开家族四代延续,一直悉心守护着这座无名红军烈士墓,至今已有89年时间。

1981年,台江县有关部门同意该红军墓留在原地,并立碑为记,碑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烈士之墓”。张堂开的孙子张勇才说:“我们一直把无名红军烈士当作亲人来祭扫,并将继续传承下去。”

四代人接力传承,89年倾情守护。如今,巫脚交村红军墓已经成为基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张勇才和家人们也多了一重身份——红色故事宣讲员。每年清明节前后,大山深处的巫脚交村,讲解声声入耳,前来祭扫的跫音不绝。

祭扫过后,学校专门为学生们安排了一堂特殊的“红色教育”课。

“祖孙四代人89年接力守护无名红军墓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巫脚交村,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巫脚交小学校长万自杰在主题班会上对孩子们说,“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不忘历史,用实际行动缅怀红军,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先烈遗志,长大报效祖国。”

“尽管天气很热,我们还是要坚定的走,哪怕有多苦,有多累,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因为红军长征给我们带来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学生张珍在心得体会中写道。

另一位学生万春辉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我们一路走,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80多年前长征路上播撒的红色种子,如今在台江遍地开花。

记者从台江县文物局了解到,当年红军过台江共牺牲了27名战士,目前散落在乡村的红军墓还有4座,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一座座红色墓碑,正成为基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场所。台江县各校通过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来到烈士墓处,深切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4月1日,团县委联合县城关二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孩子们统一着装、佩戴红领巾,手捧鲜花来到台江县烈士陵园。

一篇篇图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将大家的思绪带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大家带着崇敬的心情,庄严肃穆的态度,向革命烈士们奏唱国歌、行默哀礼、敬献鲜花,通过聆听英雄事迹、祭扫烈士墓碑等来表达对先烈们的无上崇敬。

“今天现场听老师讲红军爷爷的故事,内心感触颇多。无数革命先辈无惧流血牺牲,为我们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品格,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台江县城关二小学生潘金旭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时说。

在台江县施洞镇小学,全体师生徒步前往施洞镇岗党略村偏寨缅怀英烈,踏寻历史足迹,聆听“送马鞍”“搭浮桥”等关于红军与苗族群众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少先队员们在烈士墓前,庄严地唱起国歌,向革命烈士敬礼、献花、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们无比崇敬的敬意。

台江县施洞镇小学到岗党略村偏寨缅怀英烈

丰碑屹立,精神长存;慎终追远,家国永念。台江县各中小学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清明节纪念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等,引导青少年学生见贤思齐、崇尚英雄。同时,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诗文朗诵、主题班队会、制作“清明节”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在重温初心中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努力成长为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台江融媒记者  陶国华

来源  法治贵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