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我县的深入实施,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我县体育工作立足“五突出”,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高标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找准定位,凝聚合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体育设施项目立足全县经济发展统筹推进,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将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纳入乡村振兴、旅游、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建设水平。今年我局完成了采购篮球架18套,围网926平方米,篮球场悬浮式拼装地板2400平方米,分别发放安装到9个乡镇街道村寨(社区)。完成5个州级健身示范站点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篮球场悬浮式拼装地板和硅PU篮球场地胶的实施。完成省级3个,州级2个村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萃文街道社区健身路径和北门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的实施。二是全面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启动县民族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成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2万余人次。三是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达到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篮球场全覆盖。着力打造品牌特色活动,按照“一乡一亮点、一村一活动”的要求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如:台盘乡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村BA”篮球赛;排羊乡九摆村“乡村旅游文化节”文体活动;方召镇“春节”民俗文化体育赛事活动;革一镇革一村“七月半”文体赛事活动;施洞镇老屯乡苗族独木龙舟节等。
突出体教融合,着力完善聚合力。
在政策保障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构建形成体教融合政策保障体系,为优化全县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环境筑牢了顶层设计、建立了长效机制。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加强台江三中、三小(举重),台江二中、台盘小学(足球),城关一小、城关二小(跆拳道)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游泳课进校园试点工作。支持并引导全县中小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自我管理,丰富体育社团活动内容,积极参加各级体育赛事活动。普及冬奥知识,到2025年,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常年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人数达500人以上。通过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加强县级新型体校建设、健全青少年训练网络、加强人才和资金保障等措施,不断整合体教资源,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平台搭建方面,通过与县教科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和超体重学生夏令营,构建形成体育和教育部门联合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育技能。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方面,引导支持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省州运动会备战队伍建立、承办州级以上青少年比赛、开展运动技能培训和教学等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凝聚全社会力量拓宽青少年体育发展渠道,建立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融合育人机制。3月份我县各中小学举办了春季校园文体赛事活动内容有:田径、高脚竞速、三人板鞋、篮球、足球、跳绳等。10月到县城关三小开展了秋季举重青训基地开班培训,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体育文化生活。
突出需求导向,扩大有效供给。
一是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满足群众参与大型体育活动和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要,推进全县体育设施建设。3月份完成了台江县2020年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篮球架、乒乓球桌等设备采购工作。6月完成全民健身中心室内篮球场的升级改造。9月完成了县十件民生实事体育器材篮球架、乒乓球桌等设备的发放。10月完成启动台盘体育公园的初步设计、预算编制等前期工作,完成对台盘村BA篮球场提升改造工作。二是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县乡村三级联动,大小结合,群体体育活动遍地开花。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我县方召镇反排村、大寨村、巫梭村等村寨开展篮球、斗牛、踩芦笙活动;正月十五县龙灯协会成功举办了舞龙嘘花民间赛事活动;农历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我县妇联、团县委、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共同成功举办了健身舞操大赛活动,农历二月二方召镇反排村、台拱街道登鲁村等乡镇举办踩鼓、踩芦笙等民间体育活动。农历三月十五苗族姊妹节老屯乡长滩村举行独木龙舟下水仪式和独木龙舟表演和踩鼓,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在施洞镇举行了苗族独木龙舟节比赛。7月下旬,成功承办了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赛黔东南州半决赛比赛任务。8月上旬,成功举办了“中国‘村BA’——佛黔协作美丽乡村篮球交流赛”。
突出便利高效,激发要素活力。
一是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群众效能。全县所有公共体育场馆皆已纳入2022年免费开放场馆。所有公共体育场馆平均每周对外免费开放不低于56个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12个小时,对青少年学生、老年人、残疾人优先免费开放。二是推进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省体育局的部署,对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进行智慧化建设,配备闸机识别、健康码核验、客流量统计以及视频监控等设备,改善健身运动设施,优化群众健身环境。三是积极营造人人关注体育、参与锻炼的浓厚社会氛围。今年全网高度关注的“村BA”篮球赛,新华每日电讯、环球网、新华社、人民网、贵州体育之声、掌上黔东南等省内外200余家媒体相继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全民健身让体育成为“刚需”》。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对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全程直播,观看量达到300多万人。今年10月组队参加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举重比赛任务,杨志宏参加甲组49公斤级比赛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11月,我县举重队9名运动员代表黔东南州参加在黔南罗甸举行的贵州省冠军赛贵州省体能大赛荣获2枚金牌2枚铜牌的成绩。
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体育“放管服”改革。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窗口,为全县体育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做大品牌,逐步在海内外形成品牌影响力,2022年获国家商标局注册为“村BA圣地”。规划建设国家级篮球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农民体育的标杆赛事,形成自下而上的全国性乡村篮球联赛,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文体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全面打造以“村BA”为核心的村文化、村运动、村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体融合示范区。结合台江国家级非遗苗绣苗族织锦、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开发“村BA”运动服装、运动配饰(耳环、项链等)、运动器材、运动个人护理(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等)、运动数码产品等特色文创产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县民族体育器材厂产品销售量明显提高。三是推动“互联网+体育”。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中心多次到各彩票网点与业主询问和了解体育彩票销售情况并给予指导,加强了体彩销售网点的维权服务和宣传促销工作,确保了我县体彩销售安全运行。
编辑:李通华 审稿: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