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粮食安全一直为国家所重视,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这也对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下的极端天气频发,多国水稻生产几经波折,叠加印度等国颁布大米出口禁令,全球大米价格迅速上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7月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7月平均为129.7点,为近12年来最高水平。
近日,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采访时表示,国际米价飙升可能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可能会增加其经济负担。此外,对于国家来说,高米价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的风险,对于我国来说,当前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但是,大米价格上涨会使我国大米产业链成本提高导致价格上涨。《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其次,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欠佳,人均耕地占有量和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给全国粮食供应安全带来挑战。再者,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短板,育种全链条创新不够,农机研发及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此外,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耕地使用细碎化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粮食生产难以通过规模化经营形成比较优势。兰州现代粮食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雪峰在9月21日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采访时表示,“从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来看,粮食的全产业链还不是很完善,一体化程度不是很高。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是只做一个板块,全产业链、全覆盖的企业较少,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合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每年在收获、运输、储藏、加工过程中损失的粮食超过6%。万雪峰表示:“要做到粮食产后减损,就要在入库和出库环节,通过流程的控制减少损耗,还要加强储粮过程的监管,包括储存的粮食温度、湿度怎么样,不完善粒达标不达标,矿物质达标不达标,储存的粮仓里面有没有发生虫害、鼠害,如果发生此类情况还要采取相应一些措施,比如说要进行熏蒸、通风等等。”洪涛表示,从粮食物流服务来说,2022年底,山东已建成28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湖南已建成43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以代清理、代烘干、代除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在山东加强粮食产后服务联盟增加到“十代服务”。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助力粮食减损。此外,粮食物流“一箱到底”运输模式也有助于降低粮食运输损耗。“通过敞顶箱来运输粮食,整个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转作业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集装箱从装车点到厂家的全程不落地,减少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次数,降低了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洪涛解释到。在硬件方面,兰州现代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拥有1187米铁路专用线,建设了铁路散粮运输系统工程及专用车散粮车发运和接卸设施,同时兼顾散粮集装箱接发。万雪峰讲到,“铁路专用线的优势在于一次性进粮的数量大,而且装卸方便,可以实现散粮的运输。”有利于改善卸车作业环境,减少粮食损耗。从粮食物流数字化来说,数字技术已经在粮食储藏、粮食流通监管、粮食数据化、粮食安全监管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洪涛介绍到,目前,黑龙江上线了“数字龙粮”,监管服务平台对全省511户国家政策性粮食存储企业以及8727个现有储量货位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加强信息化穿透式监管。当前我国粮食正在由“种植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就消费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就种植什么”转变,前者是“推式供应链”,后者是“拉式供应链”。洪涛表示,“拉式供应链”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拉式供应链”发展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应引导粮食产业尽快实现由推式供应链向拉式供应链的转变,从而较好地形成粮食从种子、种植、田间管理、收获、集并、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售后一体化服务的转型。洪涛表示,推动粮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粮食物流活动电子化、信息化,实现粮食物流活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全覆盖,这有助于实现粮食物流各环节的无缝化衔接。当前,兰州现代粮食产业有限公司在汽车运输和入库环节全程实现了自动化。“我们的入库系统,采用的是自动化设备,粮食进入这个设备以后,首先粗筛,再进行细筛,把里面的杂质去除。同时可以实现过磅计量,一个机器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流程,可以达到一个小时200吨,如果两条线同时开的话,一个小时可以达到400吨,大大节省了人力。”万雪峰表示。洪涛建议,要完善现代粮食供应链,首先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发挥产区和销区积极性、发挥进口和出口两个积极性,在当前探索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新格局,探索新时期中国式粮食现代化发展道路,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状况。其次,要完善“两横、六纵”八条粮食物流通道,着力推进“点对点散粮物流行动”,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和部分中转仓容,发挥集聚产业、稳定物流、带动示范的作用。再者,要推动粮食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提高粮食物流标准化意识,逐步把支持和参与标准化工作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此外,洪涛还建议,要大力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动粮食流通方式创新发展。他认为,粮食电子商务的发展至今仍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很多政策中都没有提到粮食电子商务,它的发展也是粮食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一大难点。”当前,兰州粮食现代产业有限公司也在发力研发市场需求产品,构建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粮油精品网络销售体系。万雪峰透露,“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一个交易平台。依托现有的硬件设施,包括物流、交通、厂房、区位等优势,吸引一些粮商来入驻。”兰州处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我们可以起到一个中转枢纽的作用,比如把新疆的粮食发过来以后先放到咱们园区,然后通过园区再辐射到周边;也可以把中原这边的农产品发过来然后再往西辐射。”万雪峰解释到。目前,对于该项目兰州现代粮食产业有限公司还在积极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战略合作伙伴。“要建这个交易平台,首先得有金融机构来介入,金融机构主要给粮商在生产经营或者说是市场的收购、销售等各方面提供资金的保障。我们具备场地、设备、交通等优势,而金融机构有资金的优势,再引进一些相应的贸易商,他们有市场的优势,我们三家各自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成立一个交易中心。”万雪峰讲到。(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