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老屯乡:推进城镇精致管理 村庄“好看”又“好住”

发布时间: 字体:

走进台江县老屯乡榕山村,放眼望去,道路整洁宽敞,摊位、车辆井然有序,人行道上新栽的绿植生机盎然。

这是开展城镇精致管理行动以来,老屯乡榕山村这个昔日“脏乱差”村庄展现的“精致”变化。

榕山村地理位置优越,G211国道穿村而过,加之乡政府驻地位于该村,较多的人流量促使近年来沿街开设的门店越来越多。

然而,随着街道更加繁荣,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污水直排、“飞线”遍布等问题也日渐突显。

如何让村民住得更舒适?这是那时的榕山村村干部讨论得最多也最激烈的问题。

创造优美环境

要住得舒适,首先得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决定先从创造优美环境入手。

不久,村干部便开始入户走访核查村内的“蓝皮棚”户。历时近半个月,村“两委”初步摸排清楚了村内需重点整改的蓝皮棚和违法建筑,联合乡村建办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书14份。

针对村内私拉乱接、纵横缠绕的“飞线”,榕山村还积极与通信公司对接开展集中治理,共计清除12处“蜘蛛网”点,推动了四网合一。

不仅如此,村“两委”还与门店签订了门前“五包”,吸纳乡贤成立“精致管理队”专项整治鸡鸭散养问题,将广场、乘凉长廊等公共区域,分包给公益性岗位人员包保负责......如此,指定区域配备指定责任人,村子的“颜值”也很快焕然一新了。

“因为散养的鸡要比圈养的好吃,我起初不乐意圈养,但大家都圈养后,我们现在走路也不用‘避雷’了,这村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住。”前段时间主动加入村里“精致管理队”的养殖户姜仲华说。

维持优良秩序

要住得舒适,还得有一个优良的秩序,为此,榕山村新创了“三线维序”法。

这维持优良秩序的第一道线,是用来规范占道经营的分界线。为了畅通村民出行道路,榕山村“两委”在国道沿街的门店前增划了黄色分界线,规定商家摆摊不得越过黄线,还结合积分制明确了奖惩规则及措施。

“自从有了这个黄线后,我们来往走路都宽敞多了,而且不会因为挡道而被迫走马路,安全性也高了很多!”榕山村村民杨秀凤说。

第二条线,则是用于划定停车区的停车线。榕山村充分利用踩鼓场外延、人行道宽阔处和闲置公共院坝,新划了摩托车、三轮车以及机动车等停车区50余个,纾解了“乱停车、停车乱”问题。

这第三条线,就是用来固定流动摊点的摊位线。榕山村沿街有两处菜市场,长年来,个别摊贩为了抢到位于路口处的有利位置,往往胡乱扎堆,严重影响过往行人出行。

对此,榕山村“两委”对两处菜市场作了重新规划,规定生禽类和瓜果蔬菜类分区售卖。同时,均等划分摊位点31处,并与摊贩签订了环境卫生保护承诺书。

“刚分区大家还不习惯,还是想抢位置,但后来我们发现固定摊位不但方便老顾客直接找到我们,整整齐齐的我们自己摆收摊也方便。”摊位在蔬果区的村民石秀长介绍。

提供优质服务

环境美了,秩序好了,榕山村干部们又开始考虑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了。

沿街人行道路面坑洼不平,是近年来村民们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按照村民的话来说,这段路就是“晴天崴脚坑,雨天水地雷”。

此外,一些路段路灯不足、亮化不够,这些盲点暗区也为村民的夜间出行造成了不便,甚至影响出行安全。

除了“路”问题,“水”问题也不容忽视。自来水管裸露在外、排水道一下雨就堵塞反水等等,一直影响着当地,尤其是沿街群众的生产生活。

“自来水管安装在我家门前而非屋后,我们洗衣做饭就不得不搬到门前,久而久之门前就堆了很多东西。”榕山村沿街门店的店主龙雪说。

为此,榕山村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商定拿出部分村集体资金用于改善交通、照明等基础设施。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向帮扶单位争取到了帮扶资金一并用于这项民生事业。

有了资金,榕山村“两委”又着手招募工人建设。榕山村坚持“以工代赈”思路,优先招募了本村的困难家庭进行投工投劳,为10余人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我们在这里做工,既是给自己村子做建设,又能挣些钱供家用,还不用长途跋涉去外地。”家住榕山村的村民张小平说。

现如今,走在榕山村街道上,脚下路面平整干净,路旁鲜花飘香,沿街摊点规整有序,抬头早已望不见各类“蜘蛛网”线了。

“我们正在为沿街的门店定制广告牌,这个新的广告牌不仅是木质的,上面还刻画了龙舟、苗绣等各种具有苗族特色的图案,既统一了风格,又展现了特色。”榕山村支书姜山东介绍。

在榕山村,村民们现在不仅感受到“精细”的管理,更感受到了韵味“别致”的苗族文化,城镇“精致”管理既精细,又别致。


作    者:杨  颖

编    辑:李文梅

审核签发:熊国菊